close

2007-04-26   經濟觀察報

聯合國日前發佈的《
2007年亞洲及太平洋區域經濟和社會概覽》指出,2006年中國經濟以10.7%的速度迅猛增長,自2000年以來對全球增長貢獻最大的就是中國的活力,預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降至9.9%,中國經濟仍會影響整個亞太地區。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經濟專家舒爾茲
?白納吉在北京的一次介紹會上表示,“中國對全世界的經濟有巨大的影響。如果以購買力評價計算的話,中國的經濟增長佔據世界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同時,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僅表現在貿易和經濟的增長,中國對降低全球通貨膨脹也産生了巨大影響。”。

這位經濟專家說,自從
1990年以來,中國對外貿易量增加了近7倍。其中中國的玩具出口占世界的90%、衣服占50%、電子消費品占16%。在2001年-2005年間,因爲中國低廉的出口價格使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每年下降0.28個百分點,歐盟下降0.37個百分點,新加坡爲0.70個百分點,日本爲0.65個百分點。同時,在此期間中國購買美國政府的國債,使美國利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2001年-2005年間美國10年期國庫券利率每年降低0.15個百分點。

與中國的貿易大大推動了許多亞太國家的出口前景,中國與許多全球能源生產國以及提供中間投入的亞洲鄰國經濟體存在巨大貿易逆差。例如,
2007年中印兩國之間的貿易預計將達到200億美元,與2002年相比增加了4倍。

展望
2007年亞太區域的發展,報告認爲將持續充滿活力。亞太區域發展中經濟體2007年經濟增長預計爲7.4%,低於2006年。中國、印度和日本這三個經濟體合在一起構成亞太區域GDP60%以及將近45%的進口量,從而爲本區域帶來可觀的機會。

這份聯合國報告認爲,
2007年中國的GDP增長預計將降至9.9%,其原因主要是中國政府採取的經濟降溫政策。該報告把“中國經濟過熱”作爲導致中國經濟下降趨勢的風險之一,並提醒中國應採取“降溫措施”。報告提到過度的信貸增長是中國的一個關鍵問題,它推動了投資的增長,導致了對經濟過熱的擔心。但報告同時也顯示:經濟過熱的現象在中國並不普遍,只影響了某些部門,例如鋼鐵和水泥業。

目前中國大量産品出口到美國市場,美國經濟放緩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出口。報告建議中國增加內在消費以彌補出口減少的態勢,可以通過財政政策,特別是通過教育、醫療保健以及養老金支出來減少預防性儲蓄;通過更爲成熟的理財手段,比如各種家庭信貸和保險機制以及家庭更多參與債券市場等,鼓勵消費者借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naf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